樓主
普通會員 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1-3-25 16:41 |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
4#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8-9-14 09:38:09
|
只看該作者
4
對孟子關(guān)于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論,很多人可謂耳熟能詳,卻不知此幾句話是從一段較長的論述中抽取出來的。
這三個慷慨激昂的并列句式,源自孟子與弟子景春的對話。景春贊許著名的說客公孫衍和張儀為大丈夫,所依據(jù)的是他們能“一怒而諸侯懼”。在景春看來,有虎狼之氣勢,有震懾之效能,能讓諸侯們膽戰(zhàn)心驚,即大丈夫是也。但孟子對其卻并不茍同。孟子認為讓人懼怕,那是蠻橫和霸道之所致,與大丈夫的精神指向并無關(guān)聯(lián)性。那么,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究竟為何呢?答案為:“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之道?!?br />
把孟子的話翻譯成白話文,即為如下的內(nèi)容:居住在天下房屋最為密集的民間(用當下的語言表述,就是走群眾路線),站立于天下最為公正的立場,按天下人都施行的普適之理,走天下人都走的光明大道。如果自己實現(xiàn)了志向,就引領(lǐng)百姓一起去奔往幸福;如果不能實現(xiàn)志向,那就特立獨行,獨善其身,去追求自己認準的既定目標。
這段話,是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翻譯的,與某些教科書上的翻譯不大一致。在我看來,某些教科書過于生搬硬套,止步于紙面字詞的表象,缺乏對孟子思想延伸性的開掘和解讀。
同時,在這段對話里,頗有意思的是,孟子還對“順從”予以了否定。孟子不以順從為美德,認為稀里糊涂的盲目“順從”,非大丈夫之作為,而是“妻妾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