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建筑中,人們習慣將楠、樟、梓、椆并稱為四大名木,楠木被冠以其首,一直被視為最優(yōu)質(zhì)、最珍稀、最尊貴的建筑用材,在宮殿苑囿、寺廟陵墓中廣泛應用。而金絲楠則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古代封建帝王龍椅寶座都愛以它為材。
如今,金絲楠木幾乎已成為傳說。誰也難以相信,在離宜昌市區(qū)不到兩小時車程的山谷中,竟然有一片10多萬株的金絲楠木林。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深入林區(qū),探究這片號稱價值過10億的寶林虛實。
楠木林的局部
北緯31度的峽谷孕育了楠木林
從宜昌北上G42高速,往重慶方向行駛約60公里,就到了霧渡河收費站,這里屬夷陵區(qū)霧渡河鎮(zhèn)。再經(jīng)312省道、205縣道,一直爬升到海拔約1000米的交戰(zhàn)埡村,翻過這座山,沿一條新修的無名水泥路,向一道峽谷下去。海拔下降到500米的時候,可以看到一個大門,一條小溪順著峽谷,穿大門而過。
楠木林所處的峽谷
大門其實是建在峽谷口,工作人員迎上前來,帶著記者沿小溪前行。他指著溪邊山坡上的一些小樹說,這些都是金絲楠木。記者看到這些樹大的約碗口粗,小的只有成人手臂粗,除了筆直挺拔,并無什么奇特之處。他介紹,金絲楠木最顯著的兩個特點一是皮上有豹紋,二是樹干上長滿青苔。經(jīng)他一介紹,記者果真很容易就辨出了這兩個特點。
豹紋青苔
工作人員解釋稱,金絲楠木本身是高大喬木,但它卻不喜歡陽光而喜陰涼,更喜歡含氧量高的環(huán)境。正因如此,它的樹干上常常伴生著青苔。當?shù)卦?jīng)測量過峽谷中的負氧離子濃度為15000個/立方厘米,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的新鮮空氣標準負氧離子濃度的10倍。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峽谷由兩座海拔1000米的山夾峙而成,剛好也位于神秘的北緯31度,加上高濃度的負氧離子和溪水長流等條件,非常適合于金絲楠木的生存環(huán)境。所以當我們行走在峽谷中,幾乎隨處可見金絲楠木,就相當于平原地區(qū)的楊樹、柳樹林。
兩株800年樹王身價估值過億元
記者了解到,這條峽谷的長度約16公里,而楠木林約有12平方公里。景區(qū)曾對這片楠木林進行過計量,所有楠木超過15萬株,其中金絲楠木超過10萬株。
工作人員說,峽谷內(nèi)的楠木林幾乎涵蓋了已知的大多數(shù)楠木品種,是亞洲目前面積最廣、品種最全、數(shù)量最多的楠木林。楠木生長緩慢,成材的周期長,并且自然狀態(tài)下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別看峽谷中的楠木普遍不大,其形成期卻非常久。最小的楠木,樹齡可能都有數(shù)十年。
800多年樹齡的楠木王
在峽谷的中段,有兩棵相距約50米的金絲楠木,胸徑約60厘米,高約20米,樹干上掛著名貴樹木保護牌。工作人員稱,這兩棵樹樹齡在700-900年之間,曾經(jīng)有林業(yè)專家根據(jù)市場上金絲楠木產(chǎn)品進行估價,單棵價值均過億元。而實際上,像這樣樹齡的普通樹木都已稱得上稀世珍寶,何況是本身就非常珍貴的金絲楠木,更是無價之寶。
金絲楠木果
南京林業(yè)大學曾組織專家對整片楠木林進行估值,總價值在12億元以上。而對于景區(qū)而言,這些價值卻只能是不動產(chǎn)。據(jù)夷陵區(qū)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這片森林早已被當?shù)卣块T列為嚴密監(jiān)管的自然資源,景區(qū)只能對它進行保護,借助楠木林的生態(tài)價值打造旅游價值。事實上,景區(qū)也承擔著森林的防盜、防火、防害等職責,并不斷摸索楠木人工繁育的技術(shù),進一步擴大楠木數(shù)量和面積。
楚天都市報(10月22日 訊 記者劉俊華 通訊員李重慶 劉玉泉 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