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鎮(zhèn):戰(zhàn)“疫”側記(之一) 呂雄輝 在這場沒有硝煙、人人都是主力、人人都是英雄的疫情阻擊戰(zhàn)里,我很難將目光聚焦于某一位“逆行者”,他們的身邊沒有專業(yè)攝影師,沒有記者。他們中的很多人我都叫不上他的姓名,甚至,我們都看不清他的面容,我只能以我個人的視角,來真實地記錄這場戰(zhàn)斗,以及我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圖片1-2.png (488.24 KB, 下載次數: 153)
下載附件
2020-2-20 15:18 上傳
1月21日,隨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召開;22日,新街鎮(zhèn)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蘇紹新主持召開了鎮(zhèn)防控緊急會議,新街鎮(zhèn)疫情防控指揮部組建后任副指揮長,兼任疫情防控組組長。自此,哪怕除夕、春節(jié)、元宵……年近60歲本該安然等待退休的他,雖然常年藥物必備,但再也沒回過家。組織疫情監(jiān)測、防疫狀況匯總、綜合協調、消殺和衛(wèi)生監(jiān)督等成為他工作的日常。無論寒風,還是冰雪里,無論是應急處置,還是指導各地各單位開展聯防聯控,現場都會出現他那蒼老身影。蘇紹新,新街鎮(zhèn)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里的“老戰(zhàn)士”!
2.新街鎮(zhèn)監(jiān)測車輛最多的“哨兵” 新街鎮(zhèn)鳳凰寨村交通管制點是疫情防控的南大門,處于交通要道的厲均公路,是新街南端最重要的“哨所”。這里,日均過往公務、特種車輛百余臺次,解釋勸返、檢測體溫、登記信息任務繁重,責任重大,雖然常常要面對不解甚至謾罵,但鳳凰寨村委會委員、婦聯主席何巧林與該村五組組長劉緒朗,作為中共黨員的他們,雙雙成為全鎮(zhèn)檢測車輛最多的“哨兵”。
他是組織委員、統(tǒng)戰(zhàn)委員、團委書記代秉權,在父輩人的眼里,他無非是一個大男孩,父親在電話里很是關心他那套擱在家里沒來得及穿上的新年裝。作為疫情防控組副組長的他連續(xù)二十余日為疫情防控奔忙,帶領小組成員管制交通、挨家挨戶上門摸排發(fā)熱人員,衣服早已變得油膩不堪,抽不出時間回家的他情急之下向鎮(zhèn)民兵連借了一套軍裝換上。2月14日,天突降大雪,他終于有機會又一次換上了“新年裝”——一件雨衣!同事們都羨慕他,成為疫情防控隊伍里擁有“新年裝”最多的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家休假的解放軍某部在役上尉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新街鎮(zhèn)金雞山村人張仁東把自己站成了這條街上最靚的風景。
其實新街鎮(zhèn)胡堂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王先勇不是今天才“瘸”的,患有痛風癥的他經常會“瘸”,只是疫情的防控任務使連日得不到休息的他“瘸”得更厲害了,以至于不得不掛上藥水來緩解疼痛。彼時,外面飄著雪,連吊藥水都無法止疼的他實在難以行走,只得用取暖器烤一會再繼續(xù)戰(zhàn)斗。好在他雖然人“瘸”了,但帶領隊伍值守、對村民的檢測排查、對密切接觸者“一日三測”等事兒一樣沒缺,因為他牢牢記著身后的幾個大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font>
春節(jié),政府家屬大院。蓬亂的頭發(fā),沾滿污跡的衣服,穿著媽媽的大棉鞋,沒有這個年齡的孩子應有的新衣甚至一根紅頭繩,只有一只大口罩表明她也在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里。她會自己玩,自己睡,自己端著碗去食堂打飯,偶爾還會問我:“你見到我媽媽了嗎?”她的媽媽是新街鎮(zhèn)人大專職副主席、黨政辦主任黃瑩瑩,身為新街鎮(zhèn)防控指揮部副指揮,負責指揮部日常管理,協調車輛、會議籌備、值守安排、物資募集與分發(fā)、信息歸口上報、文件管理和機要……而且必須每天數次前往包保責任村處理防控工作,往往回到宿舍孩子已經睡著了,孩子還沒醒又去忙工作了。雖然宿舍與辦公室只有一個大院的距離,但終日的忙碌使得這個小女孩覺得離媽媽是那么遙遠。
我們不知道這兩張照片的拍攝者是誰,我們也無從知曉照片中的主角是誰,但我們不該忘記,這兩張拍攝于那天持續(xù)于凌晨兩點的大排查中的他們——了不起的志愿者、村干部,和在村口焦急等待排查數據的指揮者! 小人物,大英雄!有了他們在,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能到來!【待續(xù)】 【圖片搜集/配文/呂雄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