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寧波2月23日消息(記者 陳金蓮 通訊員 蔣攀 葛鵬超)2月23日(農歷正月十四),寧波市寧??h前童鎮(zhèn)鼓亭館廣場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場延續(xù)了500多年的民俗活動前童元宵行會在這里舉行。 : v6 Q% R2 Y% ?( z Q4 _9 l2 u$ c7 ^

! {" [, N/ |# F% U% L6 F民俗“鬧”元宵活動現(xiàn)場(央廣網(wǎng)發(fā) 丁繼敏 攝) 當天下午一時整,爆竹炸響,鑼鼓喧天,前童元宵行會正式開始!只見大旗在前引導,舞龍舞獅開道,頭牌、鼓亭、抬閣和秋千共23杠緊隨其后,十幾支鼓樂隊簇擁相隨,整個隊伍足有一二里長,浩浩蕩蕩向著“濠公老爺”所在的塔山廟出發(fā)。 “恭請濠公老爺出殿!”伴隨著銅鑼、大鼓、長號依次三響,由童氏家族里有名望、有身份的長輩迎請“濠公老爺”坐上官轎出殿巡游,鼓亭抬閣隊伍引路在前,“濠公老爺”打黃羅蓋壓陣在后,眾人一路敲鑼打鼓帶領“濠公老爺”走街串巷,視察田間地頭,慶農業(yè)豐收,祈新年福愿。 1 Y, b3 h' b) k+ {% n% D6 I* b

7 x4 \! C. X7 O# p( U( q民俗“鬧”元宵活動現(xiàn)場(央廣網(wǎng)發(fā) 尤才彬 攝) 在行會巡游中,最吸引人的莫過于用朱金木雕工藝制作的鼓亭、抬閣和秋千。鼓亭,是置放大鼓的架子,猶如一個個縮小版的亭臺樓閣,每層精雕細刻,流光溢彩。抬閣,是一個有雙層舞臺的樓閣小舞臺,長約3米,寬約2米,下部做成船型,周身雕龍刻鳳畫獅子,每只抬閣由三五個男孩裝扮成戲曲人物,在臺上或坐或立,不時作精彩的表演。在秋千上,童氏家族中的男娃女娃裝扮成了戲曲人物,或峨冠博帶,或金盔鐵甲,隨著車輪的滾動,上下翻動,人物交替出現(xiàn),忠孝禮義、儒家耕讀等故事也隨之流轉再現(xiàn)。 今年,行會在正月十四、十五連續(xù)舉辦兩天,每天下午和晚上各舉行一次巡游。在巡游途中,童氏后人按規(guī)定擺上供品供請祖先,沿路隨處有村民無償供應水果、茶點、湯包和麥餃筒給游人享用。游行隊伍還會進行舞龍舞獅、秧歌舞、“碾后街”等民俗表演,村民、游客擠滿了街巷,熱鬧的鼓樂和喝彩響徹云霄。到了晚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鼓亭抬閣上亮起盞盞花燈,綿延數(shù)里流光溢彩,伴隨著絢爛煙花將氣氛推向高潮。 / B: p0 O2 F* ~. m6 b

6 g3 S8 R% d: B z ; o; z/ ~7 m0 S" Q2 ]- m

3 N1 C; i8 n1 d3 H $ L6 b, V2 B0 G, C7 O6 e! l
民俗“鬧”元宵活動現(xiàn)場(央廣網(wǎng)發(fā) 尤才彬 攝) 據(jù)悉,寧??h以農歷正月十四為傳統(tǒng)元宵節(jié),俗稱“十四夜鬧元宵”,前童元宵行會則是為了紀念前童鎮(zhèn)童氏祖先童濠帶領族人開渠鑿砩、灌溉農田,并祈愿年景豐收而進行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始于明中葉,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于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如今的前童元宵行會已逐漸演變?yōu)榧灿?、集市、文藝演出等為一體的大型民俗活動,吸引國內外游客慕名前來。 ) v, P& @! M+ I4 ~7 W
# c, c- Z/ X& ~1 H. g2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