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普通會員 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1-3-25 16:41 |
---|
簽到天數: 6 天 [LV.2]偶爾看看I
|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針對《現代課堂教學特質指導下的古詩詞教學》的課題,隨縣草店鎮(zhèn)中心小學語文教研組近日開展了古詩詞教學主題教研活動,活動共有5位教師進行教學展示,全體語文組成員參加。
張晨老師主講三年級古詩《望天門山》。張老師釋題時,特意尋找到李白一生行走的足跡,讓學生清清楚楚的感受到詩人酷愛旅游。教師不用過多言語,學生足以知曉詩人的灑脫。張老師循循善誘,在難點理解詩句部分,使學生在突破難點時降低了難度。如:“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句詩,張老師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當你坐船或者坐車行駛的時候,道路兩邊的景色給你怎樣的感受?”學生互相交談之后,教師播放坐車的小視頻。學生也在思考與交流中鍛煉了自己,學習過程中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探索未知興趣濃。
羅莉老師主講三年級古詩《山行》。教師用動聽的輕音樂貫穿課堂始終,給學生和聽課教師一種聽覺盛宴。第一次音樂是為了激趣導入新課;第二次音樂是在欣賞紅葉的時,享受深秋紅葉的美;第三次是配樂讀古詩,優(yōu)美的旋律使人更愛紅葉也更愛讀詩。三次音樂的切入,可謂是恰到好處!教師語言具有明顯的激勵性“請我們班漂亮的女生讀”,老師的夸贊怎能不讓人心動?學生積極性頓時高漲,課堂氛圍和諧,融洽。
孫凡雯老師主講二年級古詩《夜宿山寺》。低年級以識字為主,古詩教學也不例外。孫老師抓住了這一點,采用多種方式朗讀古詩來認識生字。低年級學生品讀古詩,體會意境是難點。孫老師巧妙地借助圖片來表達詩句所描寫的意境,讓學生小組討論找出四幅圖對應的四句詩,再從詩句中尋找到對應的四幅圖。孫老師又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輕松的理解并鞏固詩意。這種半游戲的教學,特別受學生的喜愛。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安排清晰明了,過渡自然。
羅嬌老師主講四年級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以送別為主題,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即將遠赴陽關時的依依惜別之情。羅老師以復習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導入新課,引入課題、了解詩題、初讀古詩、深研古詩、拓展鏈接其他送別詩,由淺入深,層層展開,引導學生領會詩意、體味詩境,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著名詩人,哲學家朱熹也曾說過:“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笨梢?朗讀是非常好的方法。這一堂課,羅老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劃節(jié)奏讀,范讀,配樂描述畫面,渲染情景,引生齊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在讀中學習古詩,理解古詩。拓展送別詩《別董大》,師生共唱《送別》,讓每一個人都深深體會到離別的不舍之情。
吳爽老師主講的是三年級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吳老師選了與詩意協(xié)調的古箏樂曲并配上西湖的美景,學生靜靜地坐著凝神細聽,耳中滿是曲調宛轉的古曲,老師簡而美的語言,讓孩子們輕松地走進了西子湖畔。教學中,吳老師評價語巧妙,靈活多變,如“你讀出了雨天西湖的神秘感”“你就像雨天西湖羞澀又可愛”“你讀出了神奇的西湖”等。教師講西施的小故事“沉魚落雁”,吸引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積累了習作素材。課后作業(yè),不流于形式,拓展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題,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運用古詩新唱,讓學生在歌唱中加深印象。
俗語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習路上我們需要智慧,更需要恒心,才能踏過種種荊棘,迎來成功的曙光。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只有足夠努力,才配得上最美的年紀,最美的自己。(草店鎮(zhèn)小 吳 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