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鼓手》語言藝術(shù)及敘事結(jié)構(gòu)特征淺析
俄羅斯諺語有“不是蜜,它卻粘著一切東西”,指的就是語言的藝術(shù)。難能可貴的是《吹鼓手》中擺脫了許多作家難以擺脫的語言思惟定勢,選取那些具有文學色彩的平民百姓家常用語。在《吹鼓手》中,我看不到那些令人生厭的“假、大、空”的用語,那些讓人皺眉頭的所謂“緊跟形勢”的官話套話。由于作者能反思語言的自覺,便輕車熟路地進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觸摸到精神層面,看似在講鬼怪故事,看似在敘寫吹喇叭的人生經(jīng)歷,其實質(zhì)在:探索精神何以漂泊,叩問信仰何以漸失──讓人有了敬畏之心和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
《吹鼓手》力求語言的簡約,在敘述時保持冷靜的態(tài)度,不緊不慢地講述過眼煙云,超脫而客觀地把讀者引到彼岸──
老頭兒說,這公路是六三年修的,至今已近二十個年頭了,給山里帶來了啥好處?倒把山林給毀了。沒有公路之前,這山上山下長滿了各種樹木,一看,滿目皆綠。鉆進山林,天就看不見。老頭兒說,山上不僅有樹,還有各種奇花異草,一到夏天,鮮花開遍山野,紅的,藍的,黃的,五顏六色,美不勝收。自修了公路之后,國家就組織砍伐,先是大的,幾人方能合抱的大樹;大的砍光了,就砍小的,碗口粗細的也砍。一車一車往外面運。后來,國家倒是不砍了,私人就偷偷地砍,運到外地去賣錢。再后來連手指粗的也砍,砍后當作柴禾賣掉。一直把山上的樹砍光了方才罷休。
老頭兒說,現(xiàn)時沒了樹,一到夏天就發(fā)大水,堰塘的堤壩都沖毀了,土質(zhì)隨之沙化,原先捏一把就粘手的黑土,如今都成沙地了,種菜不長菜,種糧不長糧。
老頭兒說著說著就動了感情,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兒。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子,感情自然深厚。老頭兒捋了一把眼淚,繼續(xù)說道,現(xiàn)時好了,人砍呀車拉呀,硬是把這地方折騰窮了,一座座山光得如同狗的牙齒。過去,我的祖先割過蟒蛇的舌頭,現(xiàn)時別說蟒,就是一條小蛇也沒處躲呀。
后來,老頭兒說到死者的家,這家的日子過得尤其艱難,一家四代同堂,老少共有九口,老的太老,小的太小,田里的活路不能做,鍋里的飯卻不少吃。一家老小全靠孫子媳婦兩人干活。死的老太太得的是癆病,常年臥病在床,成日中藥西藥不能間斷,一頓不吃藥打針,喉嚨便上不來氣,可眼下藥價飛漲,一針下去十幾元,一瓶西藥幾十元??墒杖霃哪膬簛恚抗耪Z曰: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山是禿的,無樹多石;河中雖有水,卻是冬涸夏溢,無蝦無魚。惟一的收入便是幾只下蛋的母雞,而家中的油鹽醬醋也全靠它們。不到逢年過節(jié),不到家中來客,那雞蛋誰也不會吃的。
為什么要封山育林?什么是可持續(xù)地發(fā)展?什么是百姓的艱難困苦──老頭兒只是客觀地敘談,卻讓我感喟不已。冷靜本身便是熱情地極致,在波瀾不驚的表象中是熱烈感情的奔放。作者對社會的是非曲直、是非愛憎只不過是藏在字里行間罷了,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去品嘗、去感想。鐵杵成針,秀詞對語言的錘煉,非十年之功。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小說的魅力是通過語言來實現(xiàn)的。作品中平淡無奇的白描敘事,流暢生動的文筆,給人美的享受。白描本來是國畫的一種基本技法,指的是不著顏色,純用墨線勾描物象?!鞍酌琛庇糜谛≌f敘事,指的是作者不作靜止的、繁復(fù)的描摹,而是用最簡練的筆觸,勾畫事物或人物的一些富于特征性的現(xiàn)象,讓讀者通過聯(lián)想,感受描寫對象的內(nèi)在蘊味。
“純用白描”是《吹鼓手》小說重要的敘事特點。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看一下。比如第四章寫死人復(fù)活,人們驚惶失措的一幕──
就在這時,靈堂突然大亂。女人們尖叫著,拼命往外擠!道士亦扔了經(jīng)文,叫著往外跑!木魚掉在地上,被人踢來踢去。鑼鼓亦被人踩著,咣當作響。于混亂中更添了一分混亂。有人跌倒了,有人卡在門上,有人在哭,有人在罵……
好一會兒方才平息下來,人們都出來了,立在院內(nèi),翹首望著靈堂。外面的人亦跑了過來,一齊往里瞧著?!盎盍恕睢恕北娙嗣婷嫦嘤U,似懂卻又非懂。女人又指了指棺材,似用盡了最后的力量,說畢咚地坐在地上。眾人不再說話,周圍出奇地靜寂,掉根針兒就能聽到響聲。
……“酒……”聲音輕極。酒遞了上來,老者微張著嘴,漢子灌了一小口。余下的漢子依舊握著壽杠的兩端,死死地壓在棺材上。棺材內(nèi)不時有呻吟聲傳出,或急,或緩,或輕,或重。這會兒,圍觀的人們平靜許多,沒有了騷動和喧嘩,只是靜靜地觀察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我亦輕舒一口氣,懸著的心慢慢放下來。
老者喝了酒,氣色漸漸紅潤起來,身上亦有了氣力。他緩緩立起,對身邊一個漢子說道:“喊你娘。”人堆里這時走出一個漢子,四十多歲年紀,一米八幾的身材,方臉闊胸,長得異???。據(jù)說是老太太的小兒子。他立在老者身旁,整整高出一個頭來??伤歉蹦懬拥纳袂?,與老者形成鮮明的對照。
此時,棺材內(nèi)又傳來一聲呻吟。老者指了指棺材,對漢子道:“快叫你娘。”
中年漢子看看眾人,又看看老者,遲緩地向前邁出一小步,靠近著棺材,卻不敢往里看。握壽杠的漢子們使勁兒壓著,棺材下面的大方桌嘎嘎作響。
“娘——”“嗯……”“你……醒了……”“我在哪兒……” “……”漢子又看看老者,不知如何作答。老者同樣不知所措。門外圍觀的人倒是七嘴八舌地叫開了,有說在棺材里的,有說在床上的……于一片嘈雜聲中,老太太又說話了:“我想起來……”
隨之有一只手伸了出來,在棺材外無力舞動了兩下,爾后搭在棺材的邊緣上。那手呈一種死灰色,手指微彎,不時動彈幾下,似在找尋著什么。中年漢子兩眼瞪得滾圓,卻不敢伸手去接。好一會兒,那手指一直動著。我一陣驚悸,好像那手指抓在我的心上,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拉我一把……”中年漢子伸出的手又縮了回來。爾后一直瞪著那只動彈的手,好像在回憶,又好像在辨別。我想,他肯定是忘記了,或者懷疑幾十年來撫愛他的竟是這樣一只手嗎?
這段文字以白描手法寫出了眾人的“各人心事”。短短一段文字,極為傳神,場面如此逼真,仿佛讓人親歷了死人復(fù)活的場景,使讀者獲得了親近的感受。
許多長篇小說,大多以情節(jié)為主,憑借情節(jié)故事的離奇曲折引人入勝,并借助于情節(jié)來顯示人物性格。而《吹鼓手》卻著力運用白描手法,以描寫人物為主,故事情節(jié)為輔,“打閑處入情”,“在沒要緊處畫出”。作者雖說在講故事,但避開了大起大落的情節(jié),沒有刻意去編織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而是在著意凸顯人物的命運、意境和心理的種種變化。正如作者所云:“我把這些故事重新整理時,終于發(fā)現(xiàn)有些故事并不連貫和完整。不過,它的隨心所欲且天馬行空反而使這些故事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讀者可以隨意翻開書本從任何一頁讀起,而不會感到莫明其妙。這就像那些散落在荒灘上的奇石,你可以隨意拾起一枚在手中細細把玩,而不需要追問它來自何處?!痹诘臄⑹鲋?,讓人回味淵博精深、悠久恢宏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使人的境界得到升華。
富有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散文詩般的語言是《吹鼓手》又一獨特之處。中國古典詩詞是當代文學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精神資源。詩詞是語言的精華,語言在詩歌中會表現(xiàn)得更加純粹。小說家用詩的語言來敘述,會帶來令人耳目一新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吹鼓手》詩意般的語言,使小說充滿了書卷氣和辭藻的趣味性──
由于近日苦練,這曲調(diào)于我已經(jīng)熟透,信口吹起,便覺百鳥鳴唱,萬花競放,一派春的氣象?!?br />
于眾人的期待中,師父又吹了一支民間小調(diào),即是《鬧五更》。這首歌兒我亦能唱幾句,亦為多數(shù)年輕人所喜愛,尤以十八九歲的小伙子大姑娘為甚。時值春天,青草勃發(fā),百鳥競鳴,貓兒叫著春,狗兒撒著歡。在田野中,在山坡上,這首歌便在天空中飄蕩。不過,那些姑娘們是在哼,而小伙子是在吼!于這樣的場合,大伙似是更無顧慮了,都齊聲唱起來。以至那些中年人也跟著唱,他們邊唱邊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許多。一時間,歌聲四起,響徹整個村莊。
鼓打一更跳粉墻,手扒窗簾細端詳。美貌佳人燈前坐,思思想想繡鴛鴦。
鼓打二更挨門聽,二姐開門喜盈盈。伸手拉住藍袖襟,連把二哥叫幾聲。
鼓打三更進繡房,玉石欄桿象牙床。伸手掀開紅綾帳,撲臉一股桂花香?!?br />
聽到眾人都在唱,師父越吹越起勁,一氣兒把調(diào)兒吹了數(shù)遍。唱歌的聲音愈來愈大,有人用手打起了拍子,周圍一片沸騰。
鄉(xiāng)俗俚語、民歌情曲如一闋和諧優(yōu)美、悅耳動聽的音樂,隨著它的旋律和節(jié)奏,一步步進入令人心曠神怡的境界,這讓我想起某些出色的名篇佳句。美好的比喻、逼真的描繪、簡煉清新、明白如話的文字,給人優(yōu)美愉悅之感。作品中那朗朗上口的民歌情詞、平易通俗的鄉(xiāng)間俚語,讓我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
此次老師父似乎把他一生所聽所學全拿了出來,一段《想妹子》唱得尤為動情,周圍的觀眾亦被勾了魂去,滿場出奇地靜,彼此的呼吸都能聽得到。
正月想妹是新年,人家有年我無年。我打妹妹門前走,房屋還在妹不見。.......
三月想妹是清明,手拿黃裱去上墳。手抓黃土三指深,哭聲妹妹不見人。......
十月想妹陽春來,中間搭的望魂臺。前門后門都打開,我把妹妹喚回來。......
一曲唱罷,眾人均為之情動,幾位女賓不由凄凄艾艾地哭著。
在淳樸中有奇境,在平和中有文采。作者的敘述像春雨滋潤田野,似清溪流過山林。潤物無聲而大地有情,你不得不承認《吹鼓手》的語言藝術(shù)。疊字、排句的巧妙運用,能增強藝術(shù)的感染力,給人視覺的沖擊。在濃縮意境,加強抒情上恰到好處,這正是人們平時的語言升華。但疊字、排句的運用,須掌握分寸,適可而止,不可過量過頭。
此外,《吹鼓手》的謀篇布局饒有興趣,結(jié)構(gòu)新穎獨特,簡略得當、詳敘有筆。小說前后呼應(yīng),緊緊扣住吹鼓手這一主題,散而有神、多而專一,故事情節(jié)疏密相間,有舍有取、有伏有起。全書分為9章,這讓人想起九九歸一。
從一到九代表著一個完滿的輪回,而九同時也就成了新的起點?!段饔斡洝分刑迫匾呀?jīng)到達如來佛的靈山,順利完成了取經(jīng)任務(wù),但是佛祖讓觀世音菩薩查一查取經(jīng)記錄,竟然是80難,于是命令速生一難,完成“九九之數(shù)”。巧合的是,《周易》之中最流行九九歸一的說法,數(shù)字9亦被稱為老陽,即是說,數(shù)字9代表了一輪陽氣的終結(jié),新一輪的周期又要開始了。人生也是一個循環(huán),從生到死、再到生,不斷的循環(huán)構(gòu)成了中國人對宇宙、對人生的認識。
《說文解字》中說:“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變之形”。九是陽數(shù)之最,九之后數(shù)字就會發(fā)生變化,人們自然產(chǎn)生對九的敬畏崇拜。于是成語中有“九五之尊”“九層之臺”“九鼎大呂”“九牛一毛”“九轉(zhuǎn)功成”“九天九地”“九烈三貞”“九流三教”乃至“九世之仇”“九死一生”等。在記錄時令變化中,自然也用到數(shù)字“九”,這就是“數(shù)九”,有“夏九九”和“冬九九”之分。要想“九九歸一、終成正果”,還需要“一四七,三六九”,一步一步往前走。
《吹鼓手》注重可讀性??勺x性對長篇小說尤為重要。沒有可讀性哪來的娛悅?人們喜歡看小說,就是因為小說好玩,有娛悅性?,F(xiàn)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許多人承載著生存生活的壓力,有點時間看小說,首先想要獲得的就是放松和娛樂,長篇小說不能給讀者帶來娛悅,那誰還愿意看呢?《吹鼓手》將可讀性、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完美的結(jié)合,我相信隨著《吹鼓手》的出版發(fā)行,其影響力將越來越大。“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時值2010年北京金秋收獲之季,謹以劉禹錫的《詠秋》名句與秀詞共勉。
藝.jpg (64.35 KB, 下載次數(shù): 89)
下載附件
2018-7-20 09:34 上傳
《神農(nóng)文藝》為隨縣作家協(xié)會官方微信公眾號,將致力于搭建文學平臺,弘揚神農(nóng)文化,追求文學品質(zhì),展示隨縣魅力,打造精神高地。我們竭誠歡迎您的來稿!
散文、小說、詩歌、評論等各種文體皆可,尤其歡迎短小精悍、文風清新、文意雋永之作。倡導(dǎo)原創(chuàng),嚴禁抄襲。
請作者注明姓名、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箱和電話號碼,以便通聯(lián)之用。并請附作者簡介及生活照一張。
本期編輯:劉備 楊夙 審核:熊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