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18-10-25 19:18 |
---|
簽到天數: 17 天 [LV.4]偶爾看看III
|
這世界,終究是你信,你往,你拼盡全力……
-------題記
近來同學小聚,憶及師范畢業(yè)至今,已近三十年,不免噓唏不已。同學中除少數進入政界,混的風生水起;個別進入律界,據說要移民新加坡;大多數和我一樣,仍然奮戰(zhàn)在教育第一線,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就像幾十粒種子,和學校相依,分布在各個角落。際遇不同,學校自不相同,但提起所從事的教育,每個人都會有說不完的話。
記得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好像年年教初三,畢業(yè)班帶的多了,若干年后,很多學生當街叫我,說當年是我班畢業(yè)的,自己往往一臉茫然,很是尷尬。唯有一屆畢業(yè)生,我至今記憶猶新……
我的學生我的班
我的這一屆學生比較特殊,用現在的話說,義務教育階段共有九年,他們讀的認真,都讀了十年。具體情況是這樣的:這一班學生中,當年有一些是因病或其它原因休學,只得再讀一年;大部分是因個人原因耽誤了功課,初三讀了一段時間,覺得和班上的優(yōu)生相差甚遠,想讀高中卻沒希望,所以主動要求留級。有人會問,干嗎不混到畢業(yè),讀中專呢,又不設門檻?要知道,這個時期的中專,對學生沒半點吸引力,學生們寧愿讀完初中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去浪費三年時光呆在中專學校。學校根據這些學生的意愿,特意組建了這個班,同事們戲稱“十年級”,也就是順應學生,滿足他們想讀高中的愿望。我是班主任。
“十年級”學生不多,共有38名。這在當時是不可想像的,那時計劃生育非常嚴厲,宣傳標語,農村墻上刷的到處都有,什么“上吊給繩,喝藥遞瓶”之類的,現在的我們無法可想。但是,學生不是一般的多,全校初三一個年級連同“十年級”,共有六個教學班。要知道,我們學校是在一個常住人口不足二萬人的鄉(xiāng)鎮(zhèn)上,初三六個教學班,除了“十年級”,每班學生都有六七十人,也就是說,初三一個年級將近四百人。如今,我當年任教的學校已成中心學校。計劃生育效果顯著,生源銳減,為了不浪費資源,中心學校將六年級納入初中,很多小鄉(xiāng)鎮(zhèn),大都是這樣。可是,目前中心學校四個年級,仍然不足三百人,辦學規(guī)模,僅相當于那時我們的一個年級!
因此,當年其他幾個同屆的班主任憤憤不平,譏笑我班的老師都是教授級別的,這么丁點學生,那不是帶研究生嗎?多舒服!但是,他們哪里知道,組建這個班級時,我的壓力還是蠻大的。學校校長和中心組領導(教育站)找到我,說我們這個小鄉(xiāng)鎮(zhèn),每年初三考入市重點高中人數太少,從沒超過十五個人,“十年級”是個實驗班,也是全鎮(zhèn)的希望,爭取明年打個翻身仗,最少要突破十五人,你們班定六個指標(其他班平均3個)如何?這話讓我壓力山大!
說實話,接手這個班,我其實是沒有半點信心的,我知道,這38名學生資質平平,平時在班上的成績都是中下游水平,要想考上重點高中,除非有奇跡產生!但好在那時年輕,經過反復斟酌,反正另外五個班3個指標也不一定能夠完成,我是他們的兩倍,大不了背個教書水平不球中的黑鍋,別的到沒有什么,于是立下了軍令狀。
我們班共有九名任課教師,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學校實行聘任制,定好班主任后,由班主任選聘班上的任課教師。那時我們初三的年級組長教政治,長期帶初三,是學校里公認政治這門功課教的最好的老師,我自然想請他帶我們班政治!可是,選聘要遵循雙方自愿的原則,六個班,政治老師一個人只能帶三個班。可能年級組長特別愛惜自己的“羽毛”,他曾教過這些學生,當然也最了解這班學生。估計他擔心一年后吹糠見米,肯定會影響大半輩子的英名!事先跟他反復勾通,卻怎么也不肯答應帶我班的政治,后來實在沒辦法,聘了一個才調入我們學校不久的,從來沒上過初三的小師弟教我們班政治。英語老師呢,實在聘不到資深老師,也選聘了一個從未上過“火線”的小師妹來任教,因此,班級老師的配備,并不是最好的。我很郁悶,卻不便跟任何人提起。
班級組建后的第一個月,除了吃飯和睡覺,我?guī)缀鯐r時刻刻和我的學生們呆在一起,除了強調紀律,更多的是告訴他們讀書的意義。一個月過去了,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真的點燃了他們想讀高中的熱情!當然,現在想來,并不是我這個班主任多么會做思想工作,只是因為他們都是真的想讀高中,自愿重讀一個初三的!那時的我,只是在對的時間做了一件對的事情而已……
這件對的事情就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動員,他們發(fā)生了從內而外的改變,那就是主動學習,這種改變太神奇了!這是絕對地自覺,絕對地相信!他們相信我們班每位教師,對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認認真真地聽,工工整整地記筆記,課后爭分奪秒,反復記憶或練習;他們更相信我的話,只要主動學習,努力讀書,就會進入高中。數學老師私下和我交流時,說過這么一席話:這群孩子太努力了,每次不用我講,內容提前都預習了,課還沒上完,作業(yè)都做好交來了,雖然很多都做錯了,但看著他們那雙雙未知如渴的眼睛,我都不忍心批評!其實,這是我們班任課教師共同的感受!
每次三飯后我到教室督堂,別班教室里的學生還是聊聊無幾,我們班學生已全部到齊,個個正襟危坐,如果待上的課是語文政治或歷史,教室里肯定是書聲瑯瑯;又或者是數理化,教室里肯定是個個屏聲靜氣,認真在做題,你能聽到筆尖在紙上“沙沙”的摩擦聲,這種自覺的習慣真了不起,這是一種力量,一種巨大的感召力!我后來再也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一班學生,他們是那么的整齊劃一,是那么的積極向上,沒有一個不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估計即使有貪玩的,也沒有人愿意陪),這種力量也真的太強大了,強大到可以戰(zhàn)勝任何困難,這讓我信心倍增!
荒唐的中考獎懲合同
當年,學校為了激勵初三教師努力工作,扭轉中考不利的局面,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面前爭得一點話語權。剛進入初三不久,就召開了全體初三教師會議,討論并確定初三中考獎懲制度,簽訂了獎懲合同。合同規(guī)定,把上重點高中指標分解到六個班,如前文所述,只要完成了指標,全班教師可以外出旅游,另外,設有獎金?;蛟S是我鎮(zhèn)多年中考升學率在全市較低,領導們并不看好這屆畢業(yè)生,抱著“重賞之下,必出成績”心態(tài),加大了獎懲力度,決定以班級為單位,以考取重點高中的人數來進行設獎,合同規(guī)定,考取重點高中的第一名獎勵一千,第二名兩千,第三名四千,依次類推,再進行累加,這讓我們很容易想起一個古老的傳說:
傳說西塔發(fā)明了國際象棋而使國王十分高興,他決定要重賞西塔,西塔說:“我不要你的重賞 ,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行了。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里放1粒,在第2個格子里放2粒,在第3個格子里放4粒,在第4個格子里放8粒,依此類推,以后每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區(qū)區(qū)小數,幾粒麥子,國王想,這有何難,“來人”,國王令人如數付給西塔。
計數麥粒的工作開始了,第一格內放1粒,第二格內放2粒第三格內放2’粒,……還沒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麥子已經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扛到國王面前來。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飛快增長著,國王很快就看出,即便拿出全國的糧食,也兌現不了他對西塔的諾言。
我的學生們,真的讓領導們重演了當年國王尷尬的故事,后悔得直拍大腿!中考成績出來了,領導們目瞪口呆,全班38名同學,用現在中考的標準來衡量, 20個A(重點高中),18個縣一中正取。
合同自然作廢,獎金以考取重點高中人數為準,每人一千直接累加。后來,我調離中心學校,同事們閑聊偶爾提起,如果真按合同兌現的話,那究竟是多大的一筆獎金呢?我哈哈一笑,用當年領導的話說:把學校賣了都不夠的!
后記:教育的真諦是什么?個人以為,“親其師,信其道。“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相信老師,相信自己,把學習當作自己內心的需要,才能達成目標!換句話說,教育,其實就是一種喚醒,讓學生由內而外,自覺并自愿學習,才能發(fā)揮出學生的洪荒之力! 而管理者,只有辦學生滿意的教育,一切從學生出發(fā),才是真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