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粉嫩虎白女流水白浆在线播放91_蜜臀91精品国产观看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黑人_95精品办公少妇高潮对白

搜索
返回文學沙龍
發(fā)新帖 回復
查看: 17132|回復: 0
收起左側

登頂黃洋界 原創(chuàng):石守京

[復制鏈接]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fā)表于 2022-7-25 16:3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x
    登頂黃洋界

    石守京

        我是從書本上讀到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詩篇的“山下旌旗在,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div>
        所以,登頂黃洋界,游覽革命圣地井崗山,一直是我的夢想。

        2017年6月14日,全國老區(qū)迎接黨的十九大、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和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90周年宣傳工作會議,在革命圣地江西省井岡山隆重召開。來自全國24個?。ㄊ小^(qū))的300名老促會代表參加了會議,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會議。

      根據會議安排,與會代表向井岡山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并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圓了我登頂黃洋界的夢想。

        井岡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東部,方圓五百里。通往黃洋界的山路九曲回腸,兩邊郁郁蔥蔥的竹林,沿著蜿蜒的山路一直向上延展。隨著高度上升,云霧開始清淡,遠處的竹林也變得明晰起來。峰回路轉間,黃洋界的雄姿映入眼簾。登頂黃洋界,仰望紀念碑。那段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爭歲月,再次浮現(xiàn)在腦海里。

        1928年8月,湖南省委特派員杜修經命令紅二十八團和二十九團下井岡山開赴湘南。贛軍乘虛進攻井岡山。八月三十日,四個團的敵軍攻打黃洋界。當時山上只有紅三十一團一營的兩個連。打到下午,子彈所剩無幾,紅軍憑借黃洋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哨口地勢天險,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制作竹釘埋在哨口通向山下的路旁草叢中。同時,將滾木礌石推下山坡,亂敵陣形。大小五井赤衛(wèi)隊、暴動隊等群眾武裝力量埋伏在附近山頭,配合紅軍作戰(zhàn)。紅軍與數倍于己的敵軍激戰(zhàn)。在此關鍵時刻,紅軍扛來一門壞的迫擊炮和僅有的三發(fā)炮彈。前二發(fā)都是啞炮,第三發(fā)不但響了,而且恰巧落在敵軍指揮部,上山之敵慌忙撤退。戰(zhàn)斗中,敵軍發(fā)動多次進攻,卻始終無法越雷池一步。紅軍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發(fā)現(xiàn)山下空無人影,原來敵軍以為紅軍主力二十八團(只有南昌起義的正規(guī)軍改編的二十八團有炮)已經回到井岡山,因此連夜撤走了。

        走到當年紅軍戰(zhàn)士阻擊敵軍的哨口,哨口下,一條崎嶇的山路向山谷里延伸。山路狹窄,只能容一人行走,齊腰的茅草在路兩旁恣意生長,有的路段甚至被淹沒在草叢次林中。但巨石和木頭還在,戰(zhàn)壕遺址還在,見證戰(zhàn)斗勝利的參天古木還在,沐浴輝煌的那尊迫擊炮還在。那載入史冊的隆隆炮聲,仿佛又在我的耳邊響起。這場創(chuàng)造奇跡的戰(zhàn)斗,如今已經成為一段經典的戰(zhàn)例,為人們所銘記。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為了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軍將士從寧岡運糧到井岡山上,以防被敵人長期圍困。他們正是行走在這條崎嶇的小道上,每天都要翻越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黃洋界高峰,并且,是背著或挑著幾十斤重的稻谷。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因此就有了朱德扁擔的故事。

        1929年1月底,湘贛兩省敵軍調集十八個團的兵力,分五路第三次"會剿"井岡山,敵人提出在井岡山"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的燒殺口號,大肆燒殺搶掠,讓井崗山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流血犧生。據統(tǒng)計,井岡山斗爭時期,共犧牲4.8萬余名紅軍烈士。其中留下姓名的僅有1.5萬余人,大部分是無名英雄。正是因為井岡山地區(qū)的土地革命斗爭,帶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社會大變革,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廣大貧苦農民分得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土地,連永新縣有些出家多年的尼姑也下山嫁人分了地。廣大貧苦農民從分得土地這個活生生的事實中,看清了紅軍確實是為他們的利益奮斗的,就從各方面全力支持紅軍和根據地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這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先后修筑了三座紀念碑來緬懷英烈。分別是井岡山革命先烈紀念塔、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內的烈士紀念碑和無字碑。

        眼下,黃洋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正艷,一片片,一層層,一簇簇,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恰到好處地綴飾在翠綠的大山中。它們懷著向往藍天的堅定信念,積攢著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撓地綻放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生機盎然。放眼望去,云霧濃時,山間花海若隱若現(xiàn);云霧散去,便是一片片壯觀的杜鵑花海,一眼望不到邊際。那么耀眼,那么爛漫。

          凝視小路,似乎看到了當年紅軍挑著糧食、背著彈藥在路上行走的身影。先輩們用草鞋踏平了險峻和坎坷,踏出今天的幸福大路。

          站立哨口,松濤四起。一尊炮依舊穩(wěn)穩(wěn)地堅守著哨口。一座紀念碑,高高地矗立著,肅穆、巍峨、訴說著當年的戰(zhàn)斗故事……


    返回文學沙龍
    發(fā)新帖 回復
    使用 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公司簡介 |  公司動態(tài) |  廣告合作  |  產品服務 |  誠聘英才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聯(lián)系我們  |  幫助中心